TOP
华泰观点|员工离职侵犯商业秘密案件频发,企业如何应对
      近年来侵权纠纷案件近年来在我国频频发生,其中由员工离职引发的案件数量占比很高,绝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高新制造业领域,这与制造业的行业特点相关,制造业涉及的商业秘密信息更为多元,不但包括经营信息,还包括物料(配方)、设备、程序、方法、工艺等技术秘密,更容易产生被侵权的风险。
      相比于经营信息证据的获取,涉及技术秘密的案件由于与技术研发息息相关,因此,技术秘密的认定以及证据获取都更为复杂。本文从实务操作的层面,来解读企业技术秘密如何进行证明,希望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
技术秘密构成要件的证明
      构成技术秘密的三要素是秘密性、保密性、价值性。
1、秘密性
      其中,秘密性是指技术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要证明相关技术秘密具有秘密性,一般会提供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用于证明相关技术秘密具有非公知性,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工信赛瑞(深圳)知识产权研究院等均可出具相关的鉴定意见。
2、保密性
      相比于秘密性的证明,保密性的证据链则更为复杂,需要进行证明的内容较多,这些证据能否提供与企业日常工作中所采取的保密措施有直接关系。
      首先,企业需要证明权利人明确要求员工对涉案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一般需要提交与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保密义务培训记录等,这就对企业对相关法律条款、制度文件的设计提出了要求;
      其次,需要证明其对涉案技术秘密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一般需要提交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数据信息分级管理办法,技术秘密载体上要对密级进行明确的标识。其中关于信息安全的管理,需要证明企业已经匹配相关的技术手段和硬件措施。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没有这些配套的管理手段,则很难完成技术秘密构成的要件。
其中技术手段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数据安全管控和终端安全管控,相应的配套手段示例如下:
3、价值性
      企业还需要证明相关技术秘密具有价值性,该价值一般体现为该技术秘密能够在商业上产生的经济收益,包括已知的和潜在商业价值。该部分可以提供涉及技术秘密产品的销售合同及其他相关的战略性的合作合同,关于潜在商业价值也可以提供鉴定报告,以证明相关技术秘密具有价值性,相关鉴定报告除了可以通过鉴定机构处理,也可以选择通过资产评估公司进行处理。

案例解析
案情简介:A公司主要从事麦芽生产机械生产经营,并且有公司内部的保密制度。2002年,A公司聘请唐某担任公司副总,唐某熟悉了A公司的技术秘密和客户信息后于2004年6月借故离职,并成立了B公司,B公司主营与A公司相同的产品。徐某为A公司技术人员,在唐某的利诱下,徐某于2004年7月窃取了A公司的图纸并拷贝了技术资料,随后到B公司任技术部长。C公司原为A公司客户。2005年,B公司与C公司签订了价值450万元的麦芽生产机械购销合同,并且产品完全按照A公司的图纸及技术资料生产。
争议焦点:B公司是否使用了A公司的商业秘密
法院审理:某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受公安机关委托,对A公司主张的技术秘密点(即图纸及技术资料)进行了鉴定,结论为具备非公知性,并且B公司的图纸与A公司的图纸具备同一性。庭审中,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法院认为鉴定程序合法、内容真实,应当作为定案依据。故法院认为,B公司、唐某、徐某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A公司的商业秘密,给A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法院判决:徐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罚金5万元;唐某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5万元。

企业如何保护/管理技术秘密
      俗话说:大事大办,特事特办。如果一个企业的技术秘密已成为其重要资产或战略资源,企业应建立与其保密需求相适应的工作体系。
(一)建立适用的保密制度
      常见的技术秘密管理模式包括分级管理、分项目管理、分阶段管理、分地域管理、分部门管理、分人员管理等。技术秘密也在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不同阶段阶段产生和传播。因此,权利人应根据技术管理模式的需要,结合技术秘密产生的不同阶段之特点,建立综合的或专门的技术秘密管理制度。
(二)建立专门的保密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中应包括保守技术秘密的专管部门、专门人才、专门技术。职能部门、专门人才使用专门技术,在技术秘密形成、维持、传播、使用各环节做到事前预防、事中验收、事后抽查。
(三)培训强化
      涉密人员、保安监控人员的保密意识需要不断的培训强化。
(四)依法维权
      技术秘密因他人侵权或违约而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应及时且果断地采取法律维权措施,包括追究加害者或违约者的刑事责任,同时还可以不断地弥补管理漏洞,提高技术秘密管理的水平。


本文作者为华夏泰和事业合伙人、项目总监黄巍,第一期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专利代理人、助理研究员,擅长针对行业内重点技术开展专利分析工作,并结合商业资讯、技术发展和产业环境等因素,多维度提供利于公司重要决策的意见。同时善于针对公司多项重点项目进行专利挖掘与布局,进行规避设计降低侵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