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华泰·视点|全民热议,呼之欲出的民法典草案
从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到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我们等待这本“能背在书包里的民法典”已经等了66年。
此次编纂的民法典(草案)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整部草案高度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对私权利的保护,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这部法律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
由于民法典的高度贴合生活,两会期间,民法典相关话题引起媒体及大众的广泛讨论和热议,民法典话题热度在各个社交平台上不断攀升,网民和媒体对民法典关注度越来越高。当然法案修改过程中,肯定、争议之声兼而有之,引发不少高关注度话题。
离婚冷静期
截至5月26日下午,微博话题#有必要设置离婚冷静期吗#阅读量1.4亿,话题讨论数2.8万次。“删除离婚冷静期”议案赢得了多数参与投票的网民的支持。
从1987年到2018年离婚数量增长6.5倍(数据源于网络),而冷静期制度的设计初衷非常淳朴,就是希望通过给协议离婚的当事人设置一个适当的时间“门槛”,促进当事人冷静思考、妥善抉择,减少冲动离婚和草率离婚的发生,从而减少离婚数量。
国家一片好意,但是网友并不买账,甚至有网友调侃道:国家规定离婚“冷静期”制度,就像你妈让你穿秋裤一样,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虽然你不乐意不开心,觉得多此一举不胜其烦,但是不能否认,你妈是真心为你好。
头顶上的安全
楼房越来越多,楼层越来越高,高空抛物伤人也就伴随而来。近年来一些高空抛物案例由于找不到肇事者,最后判定全楼业主和物业共同赔偿,引发很多争议。
民法典草案对此要求有关机关要查处责任人,大大减少“一人抛物、全楼买单”的情况。明确了物业公司责任,也会从源头上守护好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草案还强调: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见义勇为
一段时期以来,“搀扶摔倒老人反被讹诈”等负面新闻屡屡见诸于媒体报道,公众良知不断受到拷问和挑战,“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别多管闲事”被不少人拿来教育自己下一代,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滑坡的担心和忧虑。
民法典草案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见义勇为反被诬的现象。
知识产权
华泰君主要是从事知识产权行业的,所以特别关注到民法典草案在“侵权责任篇”增加了“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规定,即“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草案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我国最早与国际接轨或者说最具国际化的法律制度,但是十赔九不足的现象在知识产权诉讼中依然存在,目前仅部分情形下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因此,民法典颁布后,实际上是建立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就能够大幅度提高侵权违法成本,有效遏制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结语
类似于以上的热点还有很多,无法穷尽。这部呼之欲出的民法典凝结着几代法律人梦想,必将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